媒体眼中的工博会:一场叫好又叫座的“工业盛宴”
发布日期:2017-11-14 来源: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点击数:21004
主流媒体的报道是深入了解工博会的重要渠道之一。各类媒体记者凭借其敏锐的新闻嗅觉,在展馆中挖掘亮点,透过他们的报道,展示我国工业发展领域发展最前沿和最新的技术。
见证快速成长的“中国智造”
新华社记者将目光聚焦于快速成长的“中国智造”,联系上海工博会和德国汉诺威工博会,遥相呼应的两个舞台上见证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报道提到,“大族激光携多项新技术和设备亮相工博会。小巧灵活的手持式激光清洗设备,效率较传统工艺成倍提高的“飞行扫描焊”技术,采用最新铺粉技术、可实现复杂零件定制的金属3D打印机……引来观众纷纷驻足。”
解放日报上海观察的记者将重点放于中国企业光伏技术的发展,报道提到“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就将全新的“智能制造示范线”带到了工博会现场,并宣布,经中国科学院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其P型单晶PERC多栅电池效率达到23.45%,再次打破P型单晶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机器人成“吸睛”热门
人民网将目光锁定在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新松机器人公司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同研发的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拥有高速双目立体视觉、乒乓球轨迹预测算法、智能回球策略等核心技术,可实现与人连续多回合乒乓球对打。ABB公司开发的Yumi双臂机器人,通过视觉定位、引导式编程等技术,可为观众现场调制咖啡。”
无独有偶,新闻晨报也聚焦工博会上的机器新技术。“陕西九立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展示的这款机器人是全国首台可负载双足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高2.1米,重500公斤,具有和人类差不多的关节,因此活动起来异常灵敏。”“与一般的工业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更高,因此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危险工作。”
新能源汽车叫好又叫座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一直以来被环保人士所推崇,而新能源汽车技术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大媒体走进第19届中国工博会新能源汽车展,领略智能制造,深入感受绿色出行背后的科技推动力。
东方网报道指出:电池轻量化技术的突破,让更大的续航里程成为可能,同时让汽车拥有更优的便捷性和空间。其中,江淮iEV7S采用高能量密度电池,每度电行驶≥7公里,极大地提升了电池能量使用效率。
汽车新能源技术持续突破,加上政府政策的大量扶持,推动着汽车制造向清洁环保转变。技术、政策、公众环保意识的加强,这些都让汽车这一传统制造业迈向高技术含量的清洁环保产业。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引关注
上海各高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工博会平台向社会各界进行展示。
文汇报聚焦复旦大学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报道指出:“创新性地从类人视听觉机理的仿生研究出发,开拓了机器人在自主开放的方式下通过学习达到心智发育的可能,并实现了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产业化落地,在家教、汽车、家电和食品饮料等行业打开了市场。”
解放日报报道指出:“严晓教授带领动力电池实验室团队黄赛杰等,成功研制出这样一个‘电池医生’,给‘上了年纪’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