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会十项CIIF大奖揭晓 集聚上海创新力量
发布日期:2020-09-17 来源: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点击数:5790
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今天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十项工博会大奖(CIIF)出炉。颁奖仪式后,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评奖部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22届中国工博会评奖整体情况及获奖展品情况。
本届工博会评奖实行企业“自主申报”+行业协会“推荐制”的双通道申报模式。虽然受疫情影响,但今年参评企业热情高涨。本届工博会评奖共受理434件参评展品,创历年新高,比去年增加115件。其中,和防疫相关的展品50件。
10项CIIF奖包括1项CIIF特别大奖和9项CIIF大奖。其中1项特别大奖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所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获得。9项CIIF大奖获奖名单为武汉中科极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公司的节卡共融系列协作机器人,上海三爱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显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PT853)、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汽5G智能重卡,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短流程高效制造技术,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超高清超高分辨率大尺寸LED显示器。
今年工博会设置意大利国家馆,聚焦意大利在华投资企业,集中展示意大利制造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及优质产品。为表彰意大利国家馆的代表性展品,特增设1项“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国家馆奖”(CIIF国家馆奖),颁给玛莎拉蒂新Ghibli Fenice限量版轿车。
纵观获奖名单,上海地区展品占据了半壁江山,既有聚焦国之重器的重大工程项目、又有在关键“卡脖子”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新技术新材料,还有围绕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等引领工业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探索,“上海制造”的实力可见一斑。
国之重器彰显国家实力,关键“卡脖子”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多个国际首创、全球第一的技术产品首次在工博会登台亮相。获得特别大奖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坚持创新,提出了“中国科学院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和独创的“功能链”设计理念,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克了框架面板式结构、相控阵星间链路、时频无缝切换、新型信号体制等50余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导航卫星星间高精度测量与通信、导航信号高连续高可用以及关键器部件自主可控等难题,钟差预报精度、URE指标等均大幅提升,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北斗提前完成全球系统组网建设;以龙芯、高效固放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技术广泛应用于900余台正样产品中,摆脱了卫星关键器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获得了CIIF大奖,其研制了世界首创的远程控制超大型自动化双起升双小车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在意大利Vado港、泰国蓝菜帮港、印度Adani港、阿布扎比哈里发港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港进行了相关实施和部署。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显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PT853),在全球首次且唯一实现了三氟苯乙烯单体和聚三氟苯乙烯的商业化生产和应用,革命性地解决了液晶补偿膜的技术缺陷,极大地改善了电子终端的显示效果,使我国在含氟材料又占领了一个新高地,整体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国产显示终端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等蓬勃发展,引领工业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本届工博会诸多展品的技术路线选择,“赋能百业”的效应愈发凸显。
上汽5G智能重卡,坚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 基于5G-V2X+车路协同的L4智能驾驶技术,可实现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对整车行驶及港区作业的精确操控,与上港、中移动协同构建了满足洋山港集装箱智能转运要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今年7月已正式启动准商业化运营。
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节卡共融系列协作机器人,通过优化机械结构、简化电路结构等方法,大幅降低机器人的成本和体积。在集成商、加工商、供应商等共同配合下,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器人消费链。展品代表了协作机器人的最新科技,带动协作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发展;可替代国外协作机器人产品,提升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实力;在技术层面上, 制定国内协作机器人的行业标准。
企业创新与社会同步、与人民同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中国企业紧急开展防疫物资生产、诊断诊疗设备研制,积极参与核酸检测试剂、疫苗抗体等研发,体现了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武汉中科极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创新性使用惰性气体氙气为造影剂、开发了超极化氙气收集和存储及活体肺部功能检测的新方法,整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该系统不仅能无损、无辐射探测人体,还能定量、可视化地探测肺部气血交换及气气交换的功能信息。系统于今年3月份已率先投入对武汉新冠病人的肺部诊断,取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目前国内市场容量预计达400亿元。
获奖展品“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采用自主创新的“全氧燃烧”熔化工艺和铂金料道技术,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全民用药安全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国内的从无到有和高品质批量化生产,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