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聚力 为智能制造提供更好支撑
发布日期:2016-07-05 来源:作者: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 市设协船舶工作委员会主任 徐平
点击数:27687
1986年5月30日,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殷切关怀和指导下诞生了,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正确领导下,遵照国务院颁发的《设备管理条例》各项要求,特别是历任市设协老领导辛勤耕耘,对提升科学的设备管理,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使上海市设备管理工作年年进步。
30年来,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在推进全市设备管理依靠科技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设备要素市场建设,以及拓展设备服务新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为提高企业装备素质,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升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上海经济建设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回顾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船舶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伴随着市设协的发展而发展,一直得到市设协的全力支持和关爱,使船舶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在理念创新、制度健全、机制完善、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探索出具有船舶行业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
为了使设备管理在制度化建设、机制化运作、标准化管理上提升,市设协推出了设备管理优秀单位推荐评分标准细则,这为船舶行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指导船舶行业设备管理工作以标准细则为抓手,注重夯实基础,转变设备管理方式,推进评优工作,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靠组织者和管理者大力推进,还要充分调动广大设备操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市设协的悉心组织下,船舶系统红旗设备和优秀操作者评选工作不断完善,各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踊跃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多,先后有12家企业成为上海市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在此基础上又有8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一批上海市和全国优秀设备管理工作者脱颖而出,还涌现了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船舶工匠和优秀操作者,有效地服务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
根据市设协的年度工作要求,针对船舶行业的特点,围绕行业服务平台交流成果发布共享原则,船舶工作委员会通过组织8个专业学组,每年在系统内进行专门课题研讨,逐步形成了年度有计划、工作有目标、经验有交流、落实有检查、考核有评价的船舶行业设备管理文化,有力促进了各企业设备管理上新台阶,进一步强化了设备操作者的作业标准行为,提升了产品制造质量,有效地确保了设备完好率,设备事故明显下降。
在市设协“中国东方设备网”和《上海设备管理》杂志的引领下,船舶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网站和年鉴杂志,向各企业及时介绍国内外设备科技、设备制造、设备管理、人才培养的最新动态,为船舶建造的设备供应方,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和信息平台。
为了不断加强设备管理工作,船舶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主任、秘书长、各企业分管设备管理领导和专业学组组长会议,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上海市建设科创中心的要求,研究分析发展海洋经济对船舶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及时转发中设协和市设协的有关重要文件信息,并将系统内企业本年度的设备管理经验和工作动态发至网站,供各企业互相交流、学习,也为船舶设备年鉴的编纂提供了许多详细的资料。同时,定期精心编辑提供系统内的新闻动态、管理经验和安全防范措施等,成为各企业高管、管理人员和班组职工借鉴、学习的“知识宝典”,深受业内人员欢迎和青睐。通过各企业相关专业对口检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今年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之年,全球产业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3D打印、互联网+、大数据等“风起云涌”,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对设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设备管理工作者必须集智聚力,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目前船舶工业正以“创新驱动,人才驱动,资本驱动,改革驱动”为动力,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努力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使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都离不开各类设备的有力支撑。因此,设备管理必须更加科学化。
国家提出了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这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设备管理工作要按照《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找准设备管理的短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施新突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生产先进产品,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这对我们船舶行业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创新船舶设备工作管理方式,追求精益求精,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有力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把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放在增强国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并切切实实使各类设备成为经济发展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