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渤海油田“注”出一个大油田
发布日期:2019-02-20 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数:36716
2月11日,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看着刚刚为每个注水开发油田审核确定的2019年注水考核指标,中国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副院长苏彦春面露喜色。提到过去一年的注水工作,他迫不及待地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2018年,通过油藏精细描述以及智能分注、杨氏压裂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中国海油渤海油田全年通过注水‘注’出一个大油田。”
精细描述:油藏“成像”更清晰
对渤海油田在生产油田来说,84%的动用储量需要注水补充能量,91%的油气产量来自注水开发。可以说,注水油田持续高效开发是渤海油田长期稳产的基础。
“只有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提升‘双高’阶段储层认识精度,才能注够水、注好水。”苏彦春说。用更精细的方法对油藏进行描述,就如同透过一只放大镜观察油藏,油藏情况在研究人员眼前变得更加清晰。
2018年,渤海油田以绥中36-1、渤中28-2南、秦皇岛32-6为目标油田,通过油藏精细描述,开展剩余油主控因素分析与挖潜策略、流场调控策略研究及矿场试验等,不仅比2017年增加注水18%,更使注水做到“量体裁衣”,大幅度提高纵向波及,扩大了注入的水平面波及,提升了注入水的利用率,起到增油控水的效果。
“目标油田2018年实施调整措施工作量272井次,全年净增油59.8万吨,有效改善了‘双高’油田水驱开发效果。”苏彦春说。
智能分注:给水嘴安个“APP”
智能分注是苏彦春津津乐道的一项新技术。“如何注好水?去年渤海油田23口注水井应用智能分注技术,可以实时调整各层注水量,节省了作业费和作业时间。”
在渤海石油研究院增产措施室,注水工程师陈征告诉记者,过去,为了满足油藏需求,注水井每年要求开展一次分层调配作业,每口注水井测调需要4至5天的时间,操作费用达10余万元,且占用平台时间长,作业效率低。
“现在,有了智能分注技术,相当于给水嘴装上了一个‘APP’,海上员工只需在电脑上轻轻一点,想什么时候测调就什么时候测调,注水更加精准。”陈征说。
截至2018年底,智能分注技术被应用到辽东、渤南等油田的36口注水井中。
“今年计划将这一技术推广应用到80余口注水井,今年我们正在同步开发小尺寸智能分注工具,实现智能分注系列化,争取实现渤海油田注水井全覆盖。”陈征说。
微压裂:见“缝”插酸保增注
除了注好水,还要注够水。“针对油田注水压力高,水注不进去等问题,渤海油田采用杨氏微压裂等注水技术,通过泥浆泵或压裂泵提高压力,使得井筒附近储层形成微裂缝,并根据实际情况注入酸液,达到增注目的。”苏彦春说。
在2017年生产性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渤海油田2018年对微压裂安全评价技术和微压裂解堵技术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技术升级,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18年,渤海油田累计实施微压裂解堵161井次,累计增注354万立方米,为渤海油田注水年目标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应用微压裂技术的同时,一些油田见缝插针抢注水,抓住一切时机增加注水量。如蓬莱19-3油田,在注水海管更换期间实行临时注水,降低注水海管维修期间产注量损失,避免了地层压力亏空导致油田递减加大的情况发生。
“2019年,我们将进一步跟进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将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及时转换成三维工业化制图,扩大智能分注技术的应用规模,同时继续增加注水量等,为渤海油田持续稳产3000万吨筑牢基石。”苏彦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