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压力有望缓解 中小企业今年或实现恢复性增长
发布日期:2017-02-20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数:19269
2016年,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业创新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展望2017年,中小企业仍将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其中既有扶持政策累积效果释放、融资环境改善等有利因素,又有国内外宏观经济缓慢复苏,中小企业继续承压的不利因素。
一、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小企业下行压力略有缓解
从国际机构对经济形势的预测来看,2016年10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3.4%的水平。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旗下的研究机构BMI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跌至七年来的最低点,并将2017年的预期值调至2.8%,增长0.4个百分点。按区域来看,2017年,美国经济或将实现2.2%的增速,高于2016年0.6个百分点;去年1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达1.7%,2017年或可降至1.5%,认为欧元区将在“挑战”中保持适度增长。IMF认为,新兴经济体增速将会出现6年来的首次增长,并预测2017年将会实现0.4个百分点,达到4.6%的增长水平。
2016年10月份,欧美日经济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在荣枯线以上高位运行,并且相较于上月均实现了小幅增长,显示出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处于稳步扩张阶段,经济增长动能稳定。10月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PMI略有回升,虽然巴西PMI低于临界值,经济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但回升趋势明显。2016年以来,南非经济波动不断,1月,南非PMI降至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虽然3~5月略有复苏,但是6~8月又处于低位运行,10月南非PMI大幅下降后重回荣枯线以下。
在新科技革命仍未启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有望实现缓慢复苏,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分化加剧。虽然短期内各主要经济体仍将维持宽松政策,但债务和央行的双重极限已不断迫近。“加快结构性改革—改善生产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新的增长路径,各国宏观政策也将从危机应对向中长期经济治理加速转变。中小企业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下,下行压力或将略有缓解。
(二)国内经济稳中求进,中小企业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增速换挡期,下行压力仍将持续。消费方面,2016年3月和4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以10.5%和10.1%的水平略高于2015年同期值,但总体来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与2015年基本持平。投资方面,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期累计增长率低于2015年水平。以10月为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为2.9%,增速较2015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但进入下半年以来,我国民间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开始呈现缓慢上升态势。
2016年,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略有波动,2月降至49.0的最低水平,之后虽略有回升,但7月又降至荣枯线以下,8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荣枯线之上,并在10月实现小幅增长,最终达到51.2的水平,反映出我国经济在进入2015年下半年以后增长趋势明显。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6.7%,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季度GDP增速最低水平。但是自进入2016年下半年以来,民间投资累计增长率回稳趋势明显,PMI也不断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反映出宏观经济出现探底回稳迹象,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稳定向好。 预计2017年,宏观经济“L型”探底可能实现软着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在消费需求方面,随着进入中产阶级人群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投资方面,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延续缓慢上升态势,成为经济探底实现软着陆的重要支撑,将成为中小企业稳定的内需动力源泉。中小企业在制造业缓慢复苏的带动下,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中小企业PMI在下半年可能重回“荣枯”分水岭以上,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三)创业创新深入推进,创新活力持续涌现
2016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围绕创业创新领域先后出台了20多项指导性文件,推出了“互联网+”11个领域行动计划等政策举措,打造了汇集“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四众”平台,“双创”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极大地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调动了创业创新积极性,使我国成为全球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启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全国已有30个城市作为双创城市示范全国,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此外,中央和地方系列“双创”扶持政策以及“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形成叠加效应,激发了百姓投资创业的热情,促进了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创业创新蔚然成风,创业投资大幅增长,成为社会投资的新热点。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783.8万户,比2015年同期增长13.2%,平均每天新登记超过4万户。目前,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078.8万户。
2017年,随着各项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中小企业有望迸发更大的创业创新活力。尤其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基于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业创新将蓬勃兴起,分享经济等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将持续涌现。预计2017年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将成为我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尤其在“互联网+”与制造业在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方面将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促进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四)融资方式不断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有所缓解
2016年,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国银监会、国家税务总局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银税互动”活动,通过实现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与“贷款信用”挂钩,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截至6月末,全国各省级国税局、地税局与466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征信互认银税互动”合作协议,推出了230余项无抵押信用贷款金融产品,例如“税易贷”、“税融通”、“税添富”等,共为9万余户纳税守信企业发放了近1548.74亿元的贷款余额。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在政策扶持下不断优化,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7%。
2017年,随着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各类融资扶持政策措施不断落实,大型银行将加快建设小微企业金融专营机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将会不断增加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品种,融资渠道有望进一步拓宽,创新型融资方式不断涌现,预计小企业融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压力之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
(一)整体发展处于下行通道,小型企业压力尤大
2017年,虽然预计中小企业下行压力会有所缓解,但仍将处于下行通道,其中小型企业压力尤大。2016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整体处于收缩状态,中小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基本处于荣枯线(50)以下,小型企业下行压力尤大,PMI指数全年处于49以下,需要重点关注。整体来看,除了中型企业在四、五两个月的PMI指数分别为50和50.5,处于荣枯线以上,其余月份指数皆低于50,下行压力明显。尤其是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除了10月份PMI指数略有回调,但仍处于荣枯线下以外,其余月份皆呈现下降趋势,中小企业整体发展前景尚不乐观。
(二)东中西部差异化发展,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
2017年,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地区差异恐将进一步拉大,阻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2016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从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来看,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从第一季度的92.5,上升到第三季度的92.7;而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普遍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从第一季度的91.6,下降到第三季度的89.9;中部地区发展状况最差,且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从第一季度的92.2下降到第三季度的84.9,下降了7.9个百分点。所以,在2017年需要重点关注中、西部,尤其是中部地区的小微企业,可以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三)投融资内生动力不足,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2017年,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环境不断优化,但却面临投融资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可以反映出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但自2016年以来,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截至2016年9月份,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已经下降至2.47%,较2015年同期降低7.94个百分点,而这一数据在2005~2015年间的平均值是32.75%。这说明民间投资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增长的力量正在急剧减弱。与此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内在融资需求也呈不断下降趋势。自2015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指数持续(中国人民银行)下降,2016年第三季度双双跌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中型企业2016年第三季度的贷款需求指数为52%,小型企业的贷款需求指数为55.8%,与2025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6个和5.6个百分点,均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些数据都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动力不足。
(四)政策落实有待加强,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这一难题。事实上长期以来,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都很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减弱了政策实施效果。形成“最后一公里”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认识方面的不足,又有地区差异的因素,还有政策制定的精准性不高、落实效果评估的缺失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造成“最后一公里”问题原因的复杂性以及改革进入深水区,存在阻碍多、难度大等问题,清除政策落实阻碍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展望2017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必将更加严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要勇于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以“中国制造2025”为发展契机,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勇于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推进各项扶持政策切实落地,尽快实现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三、创造良好发展空间释放企业创业创新活力
(一)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继续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释放企业创业创新活力。一是进一步加强税收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加大对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的同时,关键要注重政策的落实效果。二是继续缩减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引导中小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产品和技术创新。三是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一照一码”、“多证合一”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降低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四是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互联网+”专项行动,打造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中小企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在此过程中,对于中、西部中小企业适当予以倾斜,促进全国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切实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金政合作体系。一是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加大对科技成果承接、转化和产业化的以及创新企业和创新人员的财政补贴力度,例如可以采取一次性奖励、股权奖励等方式,对于创新成果转化起到关键作用的创新企业和创新人员以激励。二是继续鼓励科研院所人员、高校毕业生创业,壮大创业创新队伍,从源头上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动增加活力。三是大力促进科技金融平台的发展,可以采取引入国内外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建立互联网众筹平台等方式,依靠市场化力量,自发引导科技成果完成转化过程。
(三)完善投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继续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是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补贴政策,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探索构建完善的“银行+企业+平台”的融资模式,创新政府、银行、企业的风险分担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完善助保贷风险保证金制度,健全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构建起政府牵头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四是鼓励并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扶持条件较好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上市,为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初期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四)加强政策落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全面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加大力度缓解中小企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一是加大相关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将政策落实效果与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挂钩,从制度入手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各项政策难以落实的各个关键点,有针对性的探索解决思路,让中小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三是建立政策落实效果评估机制,选取相应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政策落实效果进行评估。四是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如开展中小企业政策落实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于政策落实效果较好的地区予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