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资讯查询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工业博览馆

发布日期:2017-03-15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数:18021

       又是一年的“两会时间”。“中国制造2025”自从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并于去年正式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对“中国制造2025”的关注度一直不减。直至今年两会,“中国制造2025”仍然是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词。 

  之所以引起如此高度的关注,是因为社会各界正在形成这样的共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路,强国之基。 
  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的一个纲领,是国家关于制造业未来十年的战略和步骤。 
  近日看到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的一篇署名文章《筹建“中国工业博览馆”刻不容缓》(详见《中国工业报》3月9日1版),很有感触。 
  所谓工业博览馆,实际就是一个中国近现代及当代工业的回顾展览,它的表现形式不仅包括车间、作坊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机器设备、工具、档案等可移动文物,还包括工艺流程、传统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的遗存。 
  应该说,这是一个保存中国工业文明的壮举! 
  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在抵制外货、设厂自救的大背景下,中国纺织、面粉、卷烟等工业兴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确定了独立自主且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民营、外资的三足鼎立格局由此形成。 
  从1840年到今天,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国工业在谋求拯救国家危亡,实现国家振兴的道路上经历了多少苦难与辉煌,收获过多少辛酸与欢笑,承载着多少希望与梦想! 
  从实物到回忆,从镜像到文字,这些均是宝贵的工业遗产。只有将这份遗产留存、归档、总结、记录、展示,我们才可以回望,我们才会珍惜,我们才能记住那些不该忘记的,留下那些应该留下的。这一回顾是启迪,是镜鉴,更是传承。 
  聆听过路耀华同志的两次讲话,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他对筹建工业博览馆的执著,对中国工业的深厚感情,对事业沉甸甸的责任感,已经溢于言表,并足以打动每个人。这位从煤炭行业摸爬滚打出来的领导者,身上带有很深的工业情节,就像他写的那首诗“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兵,怎能不给他们以赞颂? 
  怎能不珍惜他们的奉献精神?怎能因为他们的沉默和忠诚,就不去理解和反映他们的苦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怀,他在呼吁筹建工业博物馆的同时,与其他同志一起组织编写长达18卷5000万字的《中国工业史》。 
  珍视历史,才有未来。如果说“中国制造2025”是着眼于未来,那么工业博览馆就是情倾于历史。 
  历史,现在和未来,只有集聚起这个完整的环节,我们的工业才能繁盛,长久,永不褪色。 
  与一位在机械制造行业坚守半个世纪的企业家谈起筹建工业博物馆一事,闻听此举,他眼睛里立刻闪烁出光芒,并拍手叫好。我相信,响应支持者应该远不止这位老企业家。但凡对工业有感情的国人,都会相信,那些与工业有关的事事物物,同样都是带着体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