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资讯查询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以优秀文化为魂 驱动创新设计发展

发布日期:2017-07-31     来源:中国工业报      点击数:15110

   7月22日,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支持的“2017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刘强,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等领导与嘉宾,就“弘扬优秀文化,引领创新发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规模上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不单是产品、技术的竞争,更是文化影响力的竞争。”张峰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目标,以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工业文化发展,提升中国工业综合竞争力,塑造中国工业新形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发展”。
  弘扬创新文化 从源头设计精品
  朱宏任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部分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创新文化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最深刻的因素,也是创造力最持久的内在源泉。创新文化要激发“双创”活力。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深刻背景下,广大实体企业需要通过持续“双创”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替转换,让员工创业创新的热情充分涌流,就像细胞快速分裂一样,使企业肌体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创新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坚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建立与价值创造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培育鼓励员工敢于挑战、勇于竞争的文化氛围;为员工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条件,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创新要素的顺畅流通,让员工在创新实践中收获丰硕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创新文化要转变思维模式。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思维创新和理念转变,带动企业发展战略、技术、业态、模式、管理等各方面的深度综合创新,形成以技术、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次年会还对全国彰涌现出的优秀企业文化代表、典型案例与成果进行了表彰。例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实践中,坚持把生产经营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培育精益、创新、开放三种文化,取得卓越成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尹家绪介绍说,兵器集团一向重视创新文化。早在1931年中央军委兵工厂创建之初,为了提升技术水平,就通过地下党组织以每月60块银元的工资待遇从上海招募技术工人,而当时一名苏区县委领导的工资只有6块银元。我们倡导,创新不是阳春白雪,更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把创新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激励广大员工争当创新的拥护者、支持者、实践者,树立“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处不为”的良好导向,打造“人人都可以创新”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企业家精神。比如,在新设立的民品子公司,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骨干员工持股,并积极探索三级企业管理层股权期权激励;积极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以民品为主的子集团板块,开展职业经理人公开竞聘试点,让企业领导人员有动力;根据中央“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出台了《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鼓励各级企业领导人员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尹家绪如数家珍地说道,“同时,我们倡导严谨、踏实、认真的科学精益精神。技术是可以买来的,而技术能力买不来,只能在技术创新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精品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然后才能制造出来,所以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培育科学精神,全面推行精益研发,着力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我们的装备产品既‘健壮’又‘灵巧’。”
  发扬诚信包容文化 紧跟“一带一路”倡议
  世界工业化300多年的历史证明,文化元素对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变革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推动制造强国建设,不仅需要技术进步的刚性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工业的重心由欧洲、北美向东亚的转移,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工业创新与发展能力强弱转换的结果,其中无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根由。综观世界工业发展史,世界上只有英国、德国、美国三个国家先后成为世界的工业重心,即它们曾经既是全球工业制造中心,也是全球工业科技中心,更是全球的工业文化中心。
  工业文化涵盖工业社会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价值体系、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范畴,是伴随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是渗透到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我们只有软硬实力兼备,才能掌握制定规则的权力,才能赢得优良的发展环境,才能传播自己的价值观,打破西方国家主导的局面。
  而诚信文化则是工业文化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朱宏任强调,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应是东西方工业文化共同拥有的思想范式。企业实现持久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资本的支撑,更需要诚实守信经营,把诚信作为生存之本,努力成为合作伙伴和社会信得过的企业,才能赢得信誉和市场。诚信文化要突出“以德治企”;诚信文化要强化合规意识。特别是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依法合规经营已经成为企业全球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016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但是近年来一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由于合规意识淡薄,缺乏经验,违反法规而遭受了巨额罚款,教训惨痛,令人警醒。显然,吸取教训,借鉴国际大公司的通行做法,合规诚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副总经理陶星虎介绍称,海外有色资源开发是中国有色集团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中国有色集团在海外80多个国家有业务,有色资源储量超过2000万吨。例如中国有色集团在非洲有三大业务,第一项是对中国和海外资源的开发,第二项是海内外的承包,第三项是关于有色金属的贸易业务。
  对于走出去文化管理,陶星虎提到了四点体会。第一诚信非常重要。第二是各项行为要合规,要深入了解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这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第三要有包容融合的文化。他以赞比亚为例,用管理中国人的传统方式去管理赞比亚员工就很难,矿业企业必须设立总调度室,指挥各个部门正常运行,但在赞比亚就行不通,他们文化是每一个人控制每一个岗位,总调度室指挥不动,我们干脆就把这个部门撤掉了,结果反而更有效一些。第四是协同文化。中国员工和当地员工的协同非常重要,双方要能够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对方文化。
  注重文化管理 实现卓越绩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H”文化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上让一家传统老国企走出了合资发展的成功之路。
  国电南自自动化公司总经理杨刚表示,国电南自成立于1940年,是传统的老国企,是智能电网的龙头产业。可以说南自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史,现在很多大的相关企业都是从这儿分支出去的。2011年,国电南自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与瑞士ABB成立了大型的合资企业。这个合资企业是ABB在华惟一一个不控股但单体投资最大的一家。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这两个碰撞在一起,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公司流程等不一样,如何经营好这家合资企业,我们经过深刻思考,以中西文化为依托,形成一套管理办法,即H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H”一方面代表合(HE)资企业的特有文化,同时又象征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核”,也是合力合作共赢的“合”以及和谐的“和”。
  H管理体系以“10H”为企业文化核心,“10H”由10个英文单词组成:Head,Hand,Heart,Honest,Heath,Help,Hear,Happywork,Hardwork,Highperformance。通过“10H”文化体系,将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融入中外职工,让他们都感受到企业像是自己的家一样。同时将H管理体系与国家标准“GB/T19580卓越绩效体系”对接,推动公司达到卓越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