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资讯查询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现代煤化工要严控规模

发布日期:2019-05-20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点击数:3026

   “随着新建煤化工项目的陆续投产并稳定运行,预计到2020年,我国现代煤化工耗煤总量将增加到1亿吨以上”。近日,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发布了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撰写的 《现代煤化工“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 (以下简称 《展望》),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化工事业部副主任杨芊做出如上预测。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煤化工投资大、风险高,要严控规模,以免陷入高碳排、高水耗和高污染的路径锁定,浪费和损失高额投资,煤化工项目开发要慎之又慎。
  杨芊认为,控制现代煤化工的规模就是控制现代煤化工的煤炭消耗量。控制现代煤化工产业煤炭消费总量,既可以推动煤化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也是控制碳排放强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后期,我国现代煤化工应以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升级示范。
  要适度发展
  杨芊介绍,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2017年增长3.3%,其中煤炭消费增长1.0%,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 《展望》显示,2017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共形成煤制油企业8家、煤制天然气企业4家、煤制烯烃企业20家、煤制乙二醇企业15家,共转化煤炭7428.8万吨,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96%,较 “十三五”初期增加耗煤量2890.8万吨。
  《展望》认为,立足能源资源国情,发挥煤炭主体地位,适度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建设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芊表示,我国新型煤化工经过长期攻关,在科技装备、工程设计、建设运营和产业示范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推广产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一是煤化工行业存在制约“瓶颈”依然复杂,如技术短板、体制障碍、税负重压等;二是总体示范进展滞后于规划预期,部分示范项目 “已核未建” “核大建小”现象明显;三是面临形势依然严峻,国内外能源化工市场和新型煤化工技术与产业已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四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煤化工行业进一步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但面临诸多新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大幅提升能源转化效率
  杨富强指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尤其是煤制油、煤制气项目需要完成重大技术的能源安全储备和示范的目标,而不是以商业化市场开发为主。同时,现有的煤化工产业要注重环保和碳减排,做到经济可行性并具备竞争力。
  根据 《展望》预计,2020年我国煤制油和煤制气的产能分别达到1206万吨和90亿立方米,分别低于和等于 《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 “十三五”规划》的1300万吨和90亿立方米的目标。
  杨芊认为, “十三五”末期和 “十四五”期间,无论是国内国外均将面临石化产品巨大的供应压力,我国潜在的煤制乙醇、煤制芳烃和煤制氢气等将加大现代煤化工的煤炭消耗转化量。从煤控的角度讲,我国现代煤化工 “十三五”后期将面临巨大的煤控压力,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煤制油和煤制气为代表的煤制燃料行业长期不能盈利,投资回报率过低;二是烯烃项目大量上马引发新一轮投资热;三是煤制乙二醇项目建设热情过高;四是煤化工新材料发展面临技术困境,部分高端产品生产尚属空白,扩大应用市场将是未来煤化工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五是以煤制芳烃、煤制乙醇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新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有大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潜力,对现代煤化工的煤控形成一定压力;六是国家正在鼓励的氢气产业快速发展,相较于甲烷制氢、甲醇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煤制氢气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同时,沿海新建大炼化的建设提速新增了大量氢气需求,目前已经上马的煤制氢气装置一方面弥补了氢气原料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为煤化工的煤控实施产生了压力。
  杨芊表示,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现代煤化工产业要理性发展,应通过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工艺技术,加强不同技术间耦合集成,大幅提升能源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