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型养路机械维修模式 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发布日期:2016-03-29 来源:《上海设备管理》
点击数:28179
大型养路机械(以下简称“大机”)在铁路线路提速施工及日常养修中,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工务系统提高线路质量的利器、列车提速及运输安全的保障。但大机本身的设备故障也成为影响线路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充分发挥大机高效、优质、安全等优势的同时,如何加强大机的维修工作,提高大机的可靠性, 降低使用成本,已成为铁路局工务大修段的迫切需求。
一、现状及分析
融合机、电、液、光一体化的大机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对维修工作有较高要求。但目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维修大机的方式主要有:日常养修、冬季检修、故障抢修。其中,冬季检修是确保大机技术状态的重要维修工作,是典型的定期维修。故障抢修属于事后维修的一种,它和冬季检修都是较为传统的维修方式,与现代化的大机设备相比,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
1、集中检修的能力已不能满足大机发展的需要
在大机数量不多时,冬季集中检修确实能较好地起到恢复大机状态的作用。但随着大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检修基地的规模、检修人员的数量等条件却未能同步发展。如果依然以冬季集中检修作为大机主要的维修方式,首先,没有足够的检修场地可供使用,致使一些项目无法顺利完成。其次,由于缺乏足够的检修人员,在冬检短时间内难以对所有的大机进行全面的检修,影响了检修效果,将使大机状态不断下降。
如果将检修人员的数量、检修基地的规模扩大到与大机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程度,不仅需要投入相当多的资金,而且在没有冬检任务的大多数时间里,还会出现检修人员和基地设备闲置浪费的现象。
2、定期冬季检修的局限性
大机的使用年限、使用强度各不相同,老化程度也各有差异,即设备状态好坏相差很大。而定期冬检几乎无视这些状况的差异,采用统一的、一刀切的定期维修方法。在维修结果上, 则会出现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过剩维修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因过多不必要的维修工作本身的缺陷,如人为的差错和工艺不良、材料的问题等,造成故障增加,给本来稳定运行的大机带来隐患;而维修不足则会使设备状态下降,导致大机突发故障,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
3、事后维修不适合大机
故障抢修是事后维修的一种形式,较适合发生故障后没有严重后果的简单设备。而大机一旦发生故障,会造成严重的安全、质量和经济后果。因此,应尽量将大机故障排除在潜在状态,减少故障抢修,避免较大损失。
可见,现有的大机维修水平与大机设备的技术含量形成了较大反差,已难以适应现代化设备对维修工作的需求。
二、适应大机需求,采取组合维修模式
不断进行的铁路提速,对线路质量和大机施工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大机发生故障将会带来各种严重后果。因此,企业希望大机在运行使用中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更好的施工质量,并通过大机的运行,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维修观念,借鉴、运用一些先进的维修理论,结合大机使用实际,选择实施一套适用而有效的维修模式,即在明确大机各使用阶段维修重点的基础上,以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为主要维修方式,并与其它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大机综合效率。
1、根据大机服役不同时间段的故障率特点,确定维修重点
一般而言,设备的一生故障率水平分为初始故障阶段、偶发(随机)故障阶段、耗损故障阶段。
(1)初始故障阶段的维修重点
在初始故障阶段,故障率较高,但下降很快。大机机械部分表现的主要故障是因机械零件配合、啮合、紧固、装配、安装等缺陷引起的。这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采取调整距离、紧固螺栓、强化润滑等方式来解决。电器部分主要是因为元器件接触不良引起的, 需要通过检查线路、接头来找出问题加以解决。在大机初始故障阶段,维修工作的重点是检查、记录、原因分析和调整。此外,大修后的总成部件也会存在一个初始故障期。
(2)偶发故障阶段维修重点
在偶发故障阶段,故障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较为稳定。大机机械故障主要是由尘土、松动、润滑问题引起的,冬季管道、机件冻裂也易引起偶发故障。电器部分要注意冷却、散热、除尘和绝缘保护。操作失误、维修失误也是造成偶发故障的原因,约占大机故障的30%。因此,在这个阶段,规范员工操作、减少运行差错,规范养护和维修行为、减少维修失误是十分重要的。
(3)耗损故障阶段的维修重点
在耗损故障阶段,故障率是随时间递增的。由于设备的机械磨损,材料的老化、疲劳、变形等原因使机械特性趋于劣化,电器元器件的老化和损坏使电器性能变差,导致故障上升。此阶段应加强监视,预测急剧耗损的开始时间,提前进行维修工作,如更换磨损的零配件、恢复几何尺寸等,使故障率上升的势头得到遏止。
2、针对大机零部件故障率曲线不同的特点,选择主要的维修方式
(1)有确定耗损期的大机零部件,应采取定期维修
对于故障率随使用时间增加而明显上升的大机零部件,如按照一定速率疲劳耗损、老化的密封圈、弹簧、橡胶软管、橡胶减振器等,可采用定期维修,替换损耗部件使之恢复到原有技术状态。
定期维修方式的工作重点是确定最佳检修时机,即确定最佳的检修周期。可根据《大型养路机械检修规则》的相关规定和具体使用情况,确定检修周期。这个周期首先要小于零部件损坏时间,周期过长,一些零部件已损坏或发生了故障,失去了预防性维修的意义。其次周期不宜过短,频繁检修很可能使零部件还未达到损耗期、尚能正常工作就过早被安排维修, 浪费了检修费用和资源。
(2)对无法确定耗损期的大机零部件,应积极开展状态维修
当零部件没有一个明显可确定的耗损期时,其故障发生是随机的,复杂的大机部件多属此类。现代维修理论认为,对无法预先确定合理检修周期的零部件,即使安排定期维修也不能明显提高该类零部件的可靠性。每年对大机定期冬季检修完毕后,刚投入运行的大机也时有故障发生,其中上述的随机故障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对该类零部件进行状态维修才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在运行中采用状态监测的手段,了解掌握其劣化趋势,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检修策略和计划,同时可合理降低检修成本,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但对于大机A类总成,考虑到行车安全,仍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开展定期检修。
在现有条件下, 铁路局工务大修段在进行状态维修的过程中,可以把人工巡回点检和仪器监测结合起来,以人的感官和经验来弥补仪器检测条件的不足。去年,我们通过加强人工巡回点检,多次在大机不同部位发现了细小裂纹,并通过焊修的方式及时处理,将故障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按大机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特点,实施多种维修方式
大机是流动性的工程机械,工作环境恶劣、维修条件简陋,其维修在上述两种主要维修方式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一些灵活、适用的方式。
(1)轮换修
针对大机零部件故障率的不同特点,分别开展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时,如维修项目无法在现场完成,可采取轮换修的方式,安排需维修的大机到检修基地,利用检修基地较好的维修条件,实施现场无法完成的维修项目,以避免集中维修时检修能力与大机数量不相适应的矛盾,检修人员、基地设备也可在全年的时间跨度内得到平衡利用。
(2)中继维修
通过人员和机具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好流动检修车中继维修的优势,使之能对大机突发故障做出快速反应,并及时抢修、修复;对大机关键部位的关键问题进行诊断、维修,并开展重点、难点技术攻关;补给大机备件、损耗件;对现场大机的维护保养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
(3)总成换件修
大机发生故障停机时,往往因为所处位置不便,条件简陋,在驻地或施工现场维修的难度相当大,会造成长时间的停机,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这时,可将相对独立、可以整体快速拆、装的损坏总成拆下,换上一个正常的总成,然后再对损坏的总成进行修理,即实施换件修。换件修可以大大减少大机故障停机时间。
以总成为单元储存备件,会占用较多资金,但大机的停机时间损失越大,总成备件储存和互换修方式就越经济。
(4)快速维修
大机施工一般是在线路封锁情况下进行的,施工中大机一旦发生故障,必须在线路封锁时间内尽快修复,否则会影响正常的铁路行车秩序。为此,应用快速修复法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维修方式,即采用耐磨、耐油、耐高压等各类快速粘结剂、工业修补剂进行维修作业, 对突发损伤的零部件进行快速抢修,获得连接密封、补漏、放松等功能,使大机尽快安全地离开线路封锁区间。
(5)随机维修
大机在线路施工中会遇到计划内、临时命令、恶劣天气等各种原因的停工,一般每月会有5天到10天的停工。应尽量利用好这些停工机会,组织人员对大机进行有计划的检修和保养,使大机达到完好的待命状态。
三、结语
良好的大机维修模式,应该是在确保大机可靠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使用情况,以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达到减少维修费用、提高大机综合使用效率、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作者:章 军 上海铁路局上海工务大修段